时间: 2024-09-02 18:42:32 | 作者: 爱游戏娱乐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中的内容
五、 公司负责人郑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蔡永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姚月婷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规划、发展的策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一、 是不是真的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没办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本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天奈转 债”,转债代码:118005
C-Nano Technology Limited,一家依据英属维尔京群 岛法律设立的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
Cnano Technology USA Inc.(译:天奈科技美国有限 公司)BVI天奈在美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Cnano Technology Europe GmbH(译:天奈科技欧洲 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在德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镇江新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 原名为镇江佳英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四川天奈锦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持股 70% 的合资公司,主要是做新型碳纳米管正极材料业务
贵州锦晟天奈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持股 30%的合资公司,主要是做前驱体业务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 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 类电子科技类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s)
锂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 响了锂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
导电塑料是将塑料基材与导电填料通过塑料加工的 方式均匀分散后制成的功能型高分子材料
N-甲基吡咯烷酮,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作为溶剂用 于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作
本报告除特别说明外,若出现总数与各分项数值之和 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 115,510,638.26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28.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纯利润是 111,401,274.28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45.84 %,主要因为本报告期内业务量增加所致。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 42.92%,主要因为本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加较多所致。
3.报告期,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 0.34元/股,较上年同期上升 30.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 0.32元/股,较上年同期上升 45.45%,主要系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上升所致。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紧密关联、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 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 的政府救助除外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 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实物资产和金融负 债产生的公允市价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 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资经营企业的投 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 辨认净资产公允市价产生的收益
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 后,应付职员薪酬的公允市价变动产生的损 益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公开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公开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要是做纳米级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本的产品为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以及碳纳米管导电母粒,主要使用在于锂电池、导电塑料等领域,并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产品、储能电池等产品中,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和扶持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规定,公司业务属于“C制造业”大类中的“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碳纳米管行业的上业包括设备供应商与原材料供应商两大类。其中,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各类工具、机器设备等;公司生产的碳纳米管及相关复合材料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 NMP、丙烯、分散剂、液氮等化工产品,报告期内,各主要原材料供需平衡,价格趋于稳定。长期看来,上业绝大部分原料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行业发展充分,对碳纳米管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碳纳米管及其相关复合材料产品主要作为新型导电剂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由于近年来政策推动、技术趋于成熟、产业配套趋于完善等因素驱动,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迅速增加,行业未来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锂电池的主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导电剂作为一种关键辅材,能增加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接触,提升锂电池中电子在电极中的传输速率,从而提升锂电池的倍率性能和改善循环寿命。
碳纳米管为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是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层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状结构,大体上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有很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能,现已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作为一种新型导电剂应用于锂电池领域,用以提高锂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提升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性能。碳纳米管的长径比、碳纯度作为影响导电性的两个核心指标,直接决定了碳纳米管的产品性能,碳纳米管管径越细,长度越长,导电性能越好。公司采用的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工艺制备的碳纳米管呈现粉末状,因此被称为碳纳米管粉体。
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按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分类,可大致分为纯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和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
纯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全部由碳纳米管粉体分散溶剂等其他原材料混合搅拌、研磨而制成;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按配比 7:3 添加碳纳米管粉体、石墨烯与分散溶剂等其他原材料混合搅拌、研磨而制成,其主要使用在于锂电池领域。纯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和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的工艺流程基本一致,均需经过分散及预分散、研磨、成品包装等工序。
公司石墨烯产品主要配合碳纳米管产品使用。目前,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新型材料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随技术进步及商业化应用加速,行业发展前途良好。公司不单独生产石墨烯粉体产品,而是在生产石墨烯复合浆料的过程中,先采购膨胀石墨,经过物理剥离、分散后在溶剂中制备出石墨烯,再加入碳纳米管粉体直接制备成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
公司建立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及采购流程管理制度等一套严格、完整的采购管理流程,对供应商的经营能力、资金能力、生产资质、产品质量等因素做综合考虑,经过小批量试用采购且合格后,将其列入公司合格供应商体系中,按订单需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多年,熟悉客户的需求和采购周期,销售部日常紧密跟踪客户的需求并制定销售计划。
公司生产部以销售部的销售计划为基础安排生产计划,采购部门依据生产计划所需原料及原料安全库存量制定采购计划并组织采购。统一对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其他物资进行采购,以确保公司生产、运营有序健康的进行。
公司基本的产品为碳纳米管粉体及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公司碳纳米管粉体产品的生产周期(从原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加工,到产品完成、验收入库为止的全部时间)一般约为 5天,部分高端产品为 20-30 天;碳纳米管浆料产品全部由公司碳纳米管粉体产品和分散剂溶解、分散、研磨而成,该生产周期一般约为 3天。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结合需求预测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相适应。公司销售部门提供实际订单情况及销售预测,生产部结合当前的库存物料、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等真实的情况安排生产计划。
报告期内,部分高端产品对纯度要求比较高,需要经过多道提纯,由于公司集中有限场地和资源建设了重要生产工序环节,故将部分碳纳米管粗粉委托外部单位做初步纯化,以减少碳纳米管粗粉杂质含量。公司将初步纯化后碳纳米管粗粉收回后,进一步纯化后用于制作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的产品目前主要使用在于锂电池领域,公司客户为国内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其对电池原材料供应商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公司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对候选供应商进行较长周期的评估认证,并经过多轮的样品测试,全面考核候选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后,公司方能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中。一旦通过客户的认证,正式成为客户合格供应商后,客户将向公司定期采购相关产品。
公司与长期合作的客户签订产品销售的框架协议,约定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证等条款;客户依据需求在实际采购时向公司发出订单,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息,供需双方根据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回款。
公司始终把研发团队的建设作为公司经营发展最核心的环节之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研发团队,专门干碳纳米管材料的前沿技术跟踪,负责对新产品、新工艺路线来测试、论证和试验。
公司在研发方面主要以自主研发为主,以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的方式为补充。目前公司在镇江、常州设立了研发基地,建立了内外协同的研发体系,构建了完善研发技术制度和奖励机制,围绕既有的核心技术和工艺,发挥技术与研发优势,结合市场导向,进行基础研发和产品创新。
公司结合基本的产品、竞争优势、核心技术、自身发展阶段和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上下游发展状况等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公司将围绕既定的战略布局,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积累,重视行业发展和变化,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同探讨行业新的技术趋势,不断对前沿技术进行探索和实践,并结合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和优化现有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出现重大变化。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转型慢慢的变成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普遍共识,新能源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分析,近几年公司的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销售额稳居行业首位。2023年,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受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客户的真实需求带动,占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占有率为 46.7%,在产销规模、客户结构、产品研制实力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公司产能的增加及技术的革新,公司的行业地位也将逐步增强。公司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领域的行业地位优势将使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为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现主要作为新型导电剂应用于锂电池领域,目前公司所处行业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上业,锂电池及锂电池导电剂行业的发展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较大,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2035规划》”),精确指出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各大厂商新能源汽车车型加速投放,新能源汽车已经全面从早期的补贴驱动跨越至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规模进入新的增长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 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0.1%与 32%,市场占有率达到 35.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到 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汽车销量将突破 1,400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锂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 1,166GWh,同比增 长 26.7%,市场的快速地增长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终端市场带动。GGII预计 2027 年全球锂电 池出货量将达到 2,564GWh。 2020-2027年全球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变化及预测(GWh,%)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究所(GGII),2024年 3月
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带动,国内锂电行业快速地发展,已逐步形成完善的锂电产业链。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 886GWh,同比增长 34.8%,主要因报告期内,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加以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增加。GGII预计 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将突破 1TWh,到 2027 年将接近 2TWh,从而带动对碳纳米管及其复合产品的需求。
2020-2027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及预测(GWh,%)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究所(GGII),2024年 3月 未来几年,随着全球电动化浪潮加速,动力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将带动全国锂电池市场长 期保持增长态势。 3、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状况 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带动,国内锂电行业快速地发展,已逐步形成完善的锂电产业链。根据高工 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226GWh,同比增长达 183%; 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480GWh,同比增长达 112.4%;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 为 630GWh,同比增长 31.3%。根据 GGII预测,到 2025年,全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TWh, 市场空间巨大。报告期内,锂电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 GGII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动力 电池装机量约 200.6GWh,同比增长 40%。 2020-2027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及预测(GWh,%) 资料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24年 3月
未来几年,随着全球电动化浪潮加速,动力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将带动全国锂电池市场长 期保持增长态势。 4、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随着我们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与储能相关的产业政策,储能锂 电池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印发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白准确地提出量化的储能发展目 标,即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00万 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 2030年,实现新型 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 206GWh,同比增长 58.5%,根本原因为:(1)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 机量增加(光伏/风电),带动储能锂电池配套增加;(2)2023年锂电池价格逐步降低,性价 比提升,带动中国储能市场的渗透率提升;(3)2023年中国针对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均出台相应鼓 励机制,增加储能收益;(4)中国锂电池竞争力加强,储能锂电池海外出口量上升。 2020-2027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及预测(GWh,%)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究所(GGII),2024年 3月
储能产业作为全球各国推进能源革命、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及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的重要着力点,具有巨大的发展前途与市场容量,为锂电池及上游材料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随着新能源汽车持续不断的发展,电动车渗透率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充电时效等重要性能指标有着更高要求。进一步提升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提升电池充电速率成为各新能源车企未来持续发力的方向。
受益于计算机显示终端对于动力电池扩容、快充等性能升级的需求,上游锂电材料体系也在不断实现加速升级。碳纳米管导电剂相较传统导电剂,具有导电性能好、用量少、导热性强、机械性能优异等多种优势,能够全方位提升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常规使用的寿命、高低温性能、充电倍率等性能,更为契合下游需求。
现阶段,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最主流的两种技术路线。不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碳纳米管导电剂相比于传统导电剂而言,都能够极大地提升电池的各项性能,更好地解决不同技术路线下锂电池的短板问题,是未来高性能锂电池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其中,三元锂电池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续航能力更有优势,但成本相比来说较高;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稳定性、循环寿命以及成本方面更具竞争力,但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与续航能力相比来说较低。近年来,锂电池厂商一方面通过刀片电池、CTP封装技术等逐步的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另一方面也通过应用碳纳米管等高效导电剂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导电性能。在此情况下,磷酸铁锂凭借全方面提升后的性能以及本身相对于三元材料具备的成本较低、安全性能较高的优势,逐步成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首选。根据 GGII的统计,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中磷酸铁锂的占比从 2019年的 33%跃升至 64%,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面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进一步发挥三元电池的优势并提升三元电池的应用,三元材料也开始慢慢地向高镍三元方向发展。由于镍主要有助于提高比容量和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而钴有助于提高电导率和倍率性能,同时钴相对稀缺且价格较高,因此通过高镍低钴能够逐步提升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减少相关成本。而由于钴减少导致的导电性问题则能够最终靠添加高效导电剂解决,在此情况下,碳纳米管等高性能导电剂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动力锂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要求逐渐提高,各大电池企业均在寻求新的技术路线以实现电池性能的突破。在负极材料端,传统的以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技术路线已经接近石墨材料本身理论比容量的上限。为逐步提升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硅负极被一致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硅拥有超过 9倍于石墨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但存在体积膨胀较大的问题,因此目前主要以硅碳掺杂材料为主,例如特斯拉最新开发的 4680电池就使用硅碳掺杂材料作为负极。为逐步提升硅负极的应用,目前碳纳米管被认为是解决硅负极膨胀性最优的材料。由于碳纳米管本身就具有的一维线状结构,其能够在硅颗粒表面及硅颗粒之间建立点线接触式的高度导电、紧密的连接,在硅负极颗粒体积膨胀并慢慢的出现裂缝时可通过碳纳米管保持良好连接,减少材料破裂,维持负极的稳定。随着硅基负极的发展,碳纳米管导电剂将发挥逐渐重要的作用。
GGII 预计,2027 年碳纳米管浆料出货量有望达 31 万吨,根本原因包括:(1)性能提升带动:电池厂要求进一步提升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提升电池充电速率等性能,带动碳纳米管导电剂用量增加;(2)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电池企业降本压力减小,电池企业选择性能更优秀的碳纳米管意愿提升;(3)新产品带动:大圆柱电池、(半)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发展带动碳纳米管需求量开始上涨。综上所述,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发展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需求前景广阔。随着新能源行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进步,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未来市场容量具有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与提升空间。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前沿碳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大的韧性,同时也具备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等多项特性。除了在锂电池领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之外,在导电塑料、碳基芯片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其他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公司在持续巩固与深化碳纳米管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之外,也将不断加大碳纳米管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与市场开拓,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1)公司掌握的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居领先水平 ①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解决了碳纳米管无法连续化宏量制备生产的难题 作为纳米级基础材料,碳纳米管自被发现以来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已成为化学及材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受制于连续化宏量制备的难题,碳纳米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被有效商业化推广。
清华大学“基于纳米聚团流化原理的高纯度碳纳米管批量制备基础研究”,从理论层面提供了碳纳米管连续化宏量制备的相关方法。公司通过独占许可的方式获得上述相关发明专利的独占许可使用权。公司在清华大学的理论基础上,经过近五年的时间终于开发并掌握了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的产业化技术,完全解决了碳纳米管连续化宏量制备生产的世界性难题。
目前公司掌握的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优势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利用气体或液体通过颗粒状固体层而使固体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并进行气固相反应或液固相反应的反应器。流化床具有高效传质传热的特点,并具有生产效率高的显著特征。目前,流化床反应器已在化工、石油、冶金、核工业等部门得到普遍应用。公司已陆续建成多套不同代际、不同容积尺寸的流化床反应器群组,能够保证公司碳纳米管的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在保证生产效率高的前提下,碳纳米管流化床制备技术也能满足差异化碳纳米管的量产需求。公司采用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从催化剂加入,到裂解烷烃生长碳纳米管,再到碳纳米管产出,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设计的基本要求,能轻松实现碳纳米管制备单台反应器产量最大,同一型号碳纳米管产品的稳定性很高和品质可控。
c、公司具有生产碳纳米管用的流化床的设备设计能力。公司的流化床反应器已实现自动化控制,能够完全满足连续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关于流化床的温度、气压、气体流量和过程时间等核心工艺参数,都由公司按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和控制。反应器的连续工作的状态有系统性评估,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连续稳定的生产,既保证产量最大产出,也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实现对碳纳米管产品性能及成本的有效控制。
2017年 5月,公司与全球第四大化工企业 SABIC公司签署技术授权协议,授权 SABIC公司使用天奈科技的大批量生产碳纳米管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用于 SABIC公司自己的下游产品中。
(2)公司是最早成功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的企业之一,推动了碳纳米管在锂电池领域的广泛运用
在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应用于锂电池的推广初期,相关生产企业一般是将碳纳米管以粉体的形式供给锂电池厂商试用,但导电效果并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碳纳米管在锂电池电极材料中没有效地分散开,依然处于聚团状态,降低了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
针对上面讲述的情况,公司研发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实验,为制备出相应的碳纳米管分散浆料,使用了包括高速分散机、胶体磨、均质机、超声设备等多种分散设备,最终成功遴选出最合适的分散剂、分散方法和设备,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并实现商业化及产业化。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战略,依托自身的研发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与碳纳米管及浆料相关的创新技术,并将其在国内外申请了发明专利。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30项发明专利及 55项实用新型专利、清华大学独占许可 19项发明专利(其中已有 9项超出专利保护期限)、美国知识产权局授权 5项发明专利、日本特许厅授权 2项发明专利和 1项实用新型专利、韩国知识产权局授权 3项发明专利、中国台湾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1件。
同时,公司作为中国代表主导制定的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国际标准(ISO/TS 19808)在 2020年 3月正式对外发布,供全球各国使用。
(3)公司掌握的碳纳米管催化剂制备技术,能够保证公司产品未来的持续升级 公司制造碳纳米管主要采取化学气相沉积法,其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反应化合物中的碳分解出来,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长成为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碳纳米管的关键是催化剂,即催化剂是碳纳米管的“基因”。自企业成立以来,技术人员就一直探索新催化剂和改进已有催化剂,结合流化床工艺的特点持续开发和改进催化剂工艺。公司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打造了一套自身独有的评估体系,并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生产经验。公司已先后开发了多个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和催化剂载体系列,包括纳米聚团氧化物催化剂以及层状物质作载体的催化剂以及以尖晶石为主的复合结构催化剂。
目前,公司掌握长度可控的定向生长碳纳米管催化剂制备技术,该催化剂可以使得碳纳米管以垂直于层状载体方向,在其两层之间呈定向平行生长。在该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纳米管的管径由催化剂活性中心颗粒大小控制,同时生长的碳纳米管的长度可控,因此生产的碳纳米管长径比较大。公司由此形成了定向生长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并于 2017年 7月就上述相关制备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公司掌握的定向生长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能控制碳纳米管的定向生长,同时能做到控制碳纳米管管径、长度以及纯度等三个核心指标,主要使用在于公司第二代碳纳米管产品制备及量产过程中,并对公司未来产品的升级以及顺利投产和量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公司碳纳米管产品的相关性能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逐步提升了碳纳米管长径比,增加导电性能。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与同行在产品技术上展现优势。
(4)公司研制的单壁碳纳米管产品,填补国内在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领域的空白 相对于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的性能更优异,具有更小的管径、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石墨化程度等本征特性,具有多壁碳纳米管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正极材料应用中,单壁碳纳米管能更好地助力提升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安全性、放电功率和极片附着力;在负极材料应用中,单壁碳纳米管能轻松实现最高达 90%的高含量硅,助力实现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的新突破。单壁碳纳米管结构缺陷少、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更优异的电学、力学、热学等特性。
但同时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难度也更高,目前在全世界内只有极少数厂商能够规模化生产新一代寡壁和单壁碳纳米管连续制备技术等,并将在该产品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型或复合型产品,从而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单壁碳纳米管的规模化供应,公司将进一步带动行业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应用材料领域的技术革新。将填补我国在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领域的空白,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与竞争实力。
目前的动力电池中,商业化的正极材料可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聚阴离子盐两种主要形式,前者以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为代表,后者则是以磷酸铁锂系列材料为代表。
利用公司先进的碳纳米管制备技术和正极材料相结合,形成新型的复合正极材料,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铁锂在应用方面的问题。加入碳纳米管能够更好的降低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接触面积,避免正极与电解液产生副反应,改善其高温性能和循环性能。并且,表面碳材料的加入还可有效抑制被改性材料颗粒的团聚和生长,从而维持住颗粒的纳米结构,有实际效果的减少 Li+和 Mn2+在活性颗粒内部的扩散距离,使材料拥有更出色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碳纳米管可以和 LFP/LMFP构建快速导电网络,可以使电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在活性物质之间迅速迁移,降低电池的内阻和充放电极化。
公司开发的新型复合正极材料,能得到更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的磷酸盐正极材料,使得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具备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并且减轻电池的极化程度,从而让电池在大电流下具有更加好的表现,也可以明显提高电池容量。基于公司大量的碳纳米管产能与深入的相关研究支持,我们将碳纳米管引入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可以为电池厂商提供一体化的正极解决方案,提供工业界急需的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能适应高压快充的正极材料。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新增发明专利申请 8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1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项;新增商标申请 8项。
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 440.09万元,增长 9.56%,主要因为:研发力度加大,导致研发投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