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工业长子”辽宁特产“上新”:美玉促文旅 “莓”味助致富

时间: 2024-06-18 06:50:55 |   作者: 行业新闻

  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第一套10万空分大型空气压缩机……这些“大国重器”背后,都有着“工业长子”辽宁的贡献。

  这里不仅工人有力量,咱们手艺人和新农人也在奋力前行、接续奋斗,把辽宁特产带向全国。

  20 多米高的厂房内,龙门吊车勾着巨型部件往来穿梭;五轴数字控制机床切割金属发出吱吱响声;操作员不时监看设备上的各项参数……走进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转子车间,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沈鼓集团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设计制造大型复杂压缩机、高端核主泵等重大装备的制造厂商之一。去年3月,沈鼓集团研制的中国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成功发运,该机组是目前国内顶级规模、技术程度最复杂、工艺水平最高的国产化超大型乙烯“三机”,为我国高端、大型压缩机组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从1998年首次为乙烯装置研制压缩机组至今,沈鼓目前已拥有13套百万吨级乙烯“三机”业绩,全部乙烯“三机”压缩机数近百台,产品遍布全国并远销海外。成功实现了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从依赖国外进口到国产化自主可控,再到出口国际的重大突破。

  多年来,依靠技术创新取得重大产品突破,沈鼓集团交上令人为之振奋的成绩单,国产重大装备硕果累累。“之所以能攻克一个个难题,秘诀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自主创新,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据沈鼓集团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集团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常年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建立了‘两站四院五中心’的联合创新体系,拥有13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国内顶尖研发设计团队。建设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能源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研发(实验)中心等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22个,累计拥有2397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专有技术。”

  目前,沈鼓集团已经具备年产180万吨乙烯、140万吨PTA、2000万吨炼油,以及500万方LNG、天然气长输管线MW空气储能、大型航空航天试验风洞等装置用压缩机组以及国核一号、华龙一号核主泵等重大装备的研制能力。这也标志着沈鼓集团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特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取200余件(套)馆藏文物推出“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由岫岩玉雕琢而成、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岫岩满族自治县素有“中国玉都”之称,岫岩玉因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玉石储量约300万吨,岫岩玉储量和质量属全国之首。

  切、搓、琢、磨……一块块其貌不扬的玉石原石,经过一道道工序,被雕琢得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美感和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岫岩玉雕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走进岫岩唐帅艺术馆,别具一格、引人瞩目的当属《家在东北》系列。这是唐帅带领他的40多人团队历时5年全身心投入创作的。腌酸菜、制作黏豆包等东北民俗,以及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被一一雕刻于柔和光洁的岫玉上,传递出浓浓乡愁。

  如今,岫岩玉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行业内涌现了一批致力于岫岩玉创新的雕刻艺术家,唐帅便是其中之一。不仅仅出于个人对玉雕这门手艺的爱好,唐帅还在继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影响力,为岫岩玉雕艺术创作培养高级玉雕艺术人才努力。

  春节前夕,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它的颜色纯正,质地细腻,很适合制作首饰,更主要的是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可当作收藏品……”直播间内,主播们熟练地在镜头前展示着商品,介绍产品的特点和价格,而在直播间外,发往全国各地的玉器包裹堆成小山,打包师傅头也不抬地忙碌着……

  为持续推动玉文化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岫岩不断强化电商赋能,简化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岫岩玉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变,促进岫岩玉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同时,岫岩以创建国家级旅游示范区为发展目标,深度科学开发岫岩旅游资源和特色满族非遗文化,吸引慢慢的变多的游客一览玉都的秀美和壮丽。

  走进草莓园的温室大棚里,绿叶衬托着鲜红的草莓,仿佛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点缀在大地上,香甜的草莓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全国草莓看丹东,丹东草莓看东港。因草莓而被大家熟知的东港市,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县”。为什么东港产出的草莓香甜可口,果肉饱满不空虚呢?那就要从东港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说起。

  东港市是丹东市的下辖市,位于辽东半岛东端,地理位置独特,北有长白山余脉阻挡冷空气入侵,南临黄海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量充沛,恰到好处的昼夜温差,以及优质水源、空气赋予了东港草莓极佳的生长环境。

  “从这里出去的每一颗草莓都有监控记录,草莓的种植管理以及销售全程可追溯。”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马廷东自豪地说。“拿起手机扫描大棚里的二维码,棚内草莓种植、施肥、用药、采摘、出售等情况一目了然。”按照出口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品质衡量准则生产规格要求,我们先后配套建设了物联网、农业环境智能监测控制等系统和农产品质量追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等体系,草莓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全程可控、可追溯。

  “地处北纬40度附近的东港草莓,要不要来一盒?我们都是现摘现发,分量足够、坏果包赔。”在电商直播间,主播小张热情地推荐自家大棚里的草莓。

  每年11月下旬,一个又一个草莓大棚进入采摘季,伴随温室鲜果的上市,东港草莓线上线下销售全线飘红。走进草莓合作社包装车间,着装规范的工人们熟练地将刚刚采摘下来的草莓进行拣选,按照大小、重量、色泽整齐摆入泡沫箱,包装、贴牌、覆膜封箱,一气呵成,以最快的速度销往全国各地。

  “随着采摘季的到来,东港草莓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当天采摘的草莓鲜果,最快第二天就能摆上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超市的货架。”马廷东高兴地说。

  东港草莓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最早引进和延续发展的草莓产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从零星种植,到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再到大规模、基地式的产业化运营,小草莓被勤劳的东港人做成了发家致富的大产业。近年来,东港市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电商培训体系建设,以东港市县域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包括6个镇级和124个村级服务站点,实现村网点全覆盖,有效畅通草莓上行进城、生产资料下行进村渠道。

  东港全市草莓种植培养面积20.1万亩,作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东港市目前有10万户农民、5000多名经纪人、上百家新型经营主体从事草莓生产、加工和商贸,年产鲜果30多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百亿元,区域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一颗颗小草莓成为东港农业的致富果和当家果。